隋书经籍志名词解释(隋书经籍志)

方太知识问答网 常识 2024-11-24 1612 2

《隋书·经籍志》是由哪些人负责撰写的?

1、简称《隋志》、《隋书》隋书经籍志,十志之一隋书经籍志,共四卷,李延寿等撰,魏征删定。李延寿,为唐史学家,字遐龄,相州(今河南安阳)人,曾作御史台主簿等官、崇贤馆学士。魏征,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魏州曲城(今属河北)人,曾任谏议大夫,是中国历史上有名隋书经籍志的谏臣。

2、魏征(公元五八○年~六四三年),字玄成,曲城(今河北馆陶)人。隋书经籍志他是唐初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当时一位重要史学家。唐贞观三年(公元六二九年),诏令魏征等设局撰修《隋书》,房玄龄任监修,魏征任主编,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人参加执笔,到贞观十年(公元六三六年),完成了纪、传五十五卷。

3、《隋书》为隋唐魏徵、长孙无忌等奉敕修撰,属纪传体史书,共四卷。《经籍志》为十志中的一志,李延寿等编,魏微删定。《隋书·经籍志》系据《隋大业正御书目》和梁阮孝绪《七录》增删而成。所收图书按经、史、子、集分为四部四十类。

4、《隋书·经籍志》是中国古代史志目录,《隋书》十志之一。《隋书·经籍志》是贞观十五年(641)至显庆元年(656)由魏徵等主持修纂的梁、陈、齐、周、隋五朝史志中的一种。主要参考隋代柳的《隋大业正御书目录》和梁阮孝绪的《七录》编成。《隋书·经籍志》共收录四部经传3127部,36708卷。

5、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汉书·艺文志》基本上是对刘歆《七略》的承袭。而《隋书·经籍志》在图书分类方法上则“取资于《七录》,师资于《七略》”(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同时还继承了晋人李充《四部书目》的四分法,运用经、子、史、集四部类目进行图书分类。

《隋书·经籍志》收录了哪些内容?

内容包括典籍聚散、类目设置、学术流派。在收名、卷下附简要说明,或指明作者及时代、官衔,或说明真伪、存亡残缺等。此书既反映出隋朝一代藏书,又显示六朝图书流通情况。且其首创比较完善的四部分类体系,是《汉志》过后最早的史志书目,为考察唐以前的文代典籍提供隋书经籍志了重要依据。

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 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 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

《隋书·经籍志》共收录四部经传3127部,36708卷。在注释中附载梁代尚存至隋已佚的图书1064部,12759卷,总计著录四部经传4191部,49467卷。

经部按《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纬书》、《小学》十个大类,著录经学文献共六百二十七部,五千三百七十一卷,通计亡书,合为九百五十部,七千二百九十卷。

生卒年不详。隋书经籍志他的高祖曹休是魏国大司马。东晋初年,曹毗历任著作郎、句章令、太学博士、尚书郎、下邳太守等职。后累迁至光禄勋。曹毗因仕途不得意,便致力于文学创作。他善写词赋,颇有文采,《晋书·文苑序》称他这“中兴之时秀”。曾作《扬州赋》流传于世。《隋书·经籍志》收录其文集15卷。

宋司马光编撰的《书仪》一书,根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曾有谢元的《内外书仪》四卷和蔡超的《书仪》二卷。此书是古代私家礼仪规范的通用名称,如唐裴茝、郑馀庆、宋杜有晋等人皆有所引用。

修道老君答题:《___》称元始天尊以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即...

1、《隋书经籍志》称元始天尊以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即授以秘道,开劫度人。意思是说:元始天尊以天尊的身体,长生不老,道教谓元始天尊每至天地初开,授诸仙以秘道,称开劫度人。诸仙依次相授,最后授于世人。

2、《隋书经籍志》称元始天尊以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即授以秘道,开劫度人。“所度皆诸天 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

3、开劫度人的解释道教谓 元始天尊 每至天地初开,授诸仙以秘道,称开劫度人。诸仙依次相授,最后授于世人。《隋书·经籍志四》:“道经者,云有 元始天尊 ,生於太元之先,禀 自然 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所以说天地沦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

4、《隋书经籍志》称元始天尊以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即授以秘道,开劫度人。“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奉祀:道教宫观大多设有“三清殿”。元始天尊常以手持混元珠像居於大殿神像之中位。

5、秘道度仙:《隋书经籍志》称元始天尊以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即授以秘道,开劫度人。“所度皆诸天 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奉祀:道教宫观大多设有“三清殿”。元始天尊常以手持混元珠像居于大殿神像之中位。

6、道教指天地开辟以后用来计时的年号之一。《隋书·经籍志四》:“﹝道经﹞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赤明开运,岁在甲子。

如何评价《隋书·经籍志》?

《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后对我国古籍的第二次大总结,也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古代图书总录。它考究书籍之存亡,着录当时所存的要籍,附载已经亡佚的书目,概述文献学的学术源流,同时发展我国古代目录学。

《隋志》开中国古代图书著录四分法经史子集命名的先河,确定了四分法在古代目录学中的地位。此《志》所著录的经部著作及其儒家类文献,并大序、小序、注释等,至今仍不失为考见唐以前儒家著述概况的重要资料。

《隋书·经籍志》则是我国现存的第二部图书目录,它是唐初魏征等人奉敕编撰的《隋书》中的一篇,著录了隋代国家所收藏的各类图书,是我们了解东汉到隋代这一时期学术文化发展变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隋志》是经史子集四部后附入道佛二家,所以也不是完全的四分法,确切说应该算是六分之法。

《隋书·经籍志》不仅对确定四部分类法起了主导作用,而且标明经、史、子、集四部名称,自此而后,图书目录几乎都依此法而编制。《隋书·经籍志》的历史地位,与《汉书·艺文志》可谓齐肩并重。

《隋书*经籍志》创立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成为旧目录书籍分类的标准。

《隋书·经籍志》叙的原文

1、《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历史上记载蔡琰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原文: 董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

2、《晏子春秋》一书的作者及成书年代,自古以来颇多争论。有人认为此书是晏婴本人所撰。如《隋书·经籍志》就说:“《晏子春秋》七卷,齐大夫晏婴撰。”也有人认为是墨家后学所为。唐代柳宗元说:“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墨好俭,晏子以俭名世,故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

3、原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翻译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4、庄子的《南华经》内容是什么 庄子》又称《南华经》,一般认为“南华”这个名字开始于唐玄宗的册封。

5、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隋书·经籍志》的古史主要是说什么

《隋书·经籍志》是中国古代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隋书》十志之一。《隋书·经籍志》是贞观十五年(641)至显庆元年(656)由魏徵等主持修纂的梁、陈、齐、周、隋五朝史志中的一种。主要参考隋代柳的《隋大业正御书目录》和梁阮孝绪的《七录》编成。《隋书·经籍志》共收录四部经传3127部隋书经籍志,36708卷。

经籍志是中国古史书中记载的图书目录。如《隋书》的经籍志。《隋书》是始有《经籍志》,《隋书经籍志》总序曰:“魏氏代汉,采掇遗亡,藏在秘书中外三阁,魏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隋书·经籍志》则是第一位把经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四十类,另附佛、道两类典籍。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汉书·艺文志》基本上是对刘歆《七略》的承袭。而《隋书·经籍志》在图书分类方法上则“取资于《七录》,师资于《七略》”(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同时还继承了晋人李充《四部书目》的四分法,运用经、子、史、集四部类目进行图书分类。

繁琐,依颜师古之说,就是“颓妄”。《汉书·儒林传》说其时“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小夏侯再传弟子秦荣“增师法至百万言”;桓谭《新论·正经》载:“ 秦近 君能说《尧典》,篇目两字之说至十余万言,但说‘曰若稽古’三万言。

我国古代图书分为四部,即“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和顺序是是在《隋书·经籍志》中最后确定下来的。具体划分如下:经部:指儒家学说,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

《隋书·经籍志》确定了中国古代史籍的分类体制。在封建社会晚期,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史学备受重视。在唐太宗贞观三年,史馆迁至门下省北面,并命令宰相监督修撰史书。《隋书·经籍志》对史书进行了分类,包括正史、别史、表、传、志等不同类型。

《隋书·经籍志》则是第一位把经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四十类,另附佛、道两类典籍,有总序小序,也有小注,与《汉书·艺文志》相仿。一直到清代编《四库全书》仍以四部沿用。《隋书·经籍志》的成就在于对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首次给予全面总结。

《隋书经籍志》究竟收录多少书

《隋书·经籍志》是核对隋代遗书与《隋大业正御书目》、《七录》等删重补缺而成,共着录义宁二年(公元六一八年)之存书三千一百二十七部,三万六千七百零八卷;佚书一千零六十四部,一万二千七百五十九卷。

《隋书经籍志》究竟著录有多少卷图书?历来没有定论,因为《隋志》本身就提供了两个相差很大的数字。《隋志》序说:“今考见存,分为四部,合条为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部,有八万九千六百六十六卷。”但在《隋志》之末却说:“大凡经传存亡及道佛,六千五百二十部,五万六千八百八十一卷。

《隋书·经籍志》共收录四部经传3127部,36708卷。在注释中附载梁代尚存至隋已佚的图书1064部,12759卷,总计著录四部经传4191部,49467卷。

经部按《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纬书》、《小学》十个大类,著录经学文献共六百二十七部,五千三百七十一卷,通计亡书,合为九百五十部,七千二百九十卷。

右六十七部,三千八十三卷。(通计亡书,合八十部,四千三十卷。)都是些国史 官方修得 例子《史记音义》十二卷(宋中散大夫徐野民撰。)《史记音》三卷(梁轻车录事参军邹诞生撰。)2右三十四部,六百六十六卷 比较简明 在当时通俗易懂的史书 例子《齐纪》三十卷(纪后齐事。崔子发撰。

《隋书》为隋唐魏徵、长孙无忌等奉敕修撰,属纪传体史书,共四卷。《经籍志》为十志中的一志,李延寿等编,魏微删定。《隋书·经籍志》系据《隋大业正御书目》和梁阮孝绪《七录》增删而成。所收图书按经、史、子、集分为四部四十类。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记海内外山川地理的著述达139种,及1432卷之多。

隋书·经籍志的价值

1、《隋志》开中国古代图书著录四分法经史子集命名的先河,确定了四分法在古代目录学中的地位。此《志》所著录的经部著作及其儒家类文献,并大序、小序、注释等,至今仍不失为考见唐以前儒家著述概况的重要资料。

2、《隋书·经籍志》还有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为中国以后的四部图书分类奠定了基础。为后世遵用达一千余年 。《隋书》十志虽成于众手,但作者都是学有所长的专家,因此它的内容丰富、充实。在正史书志中,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

3、《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后对我国古籍的第二次大总结,也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古代图书总录。它考究书籍之存亡,着录当时所存的要籍,附载已经亡佚的书目,概述文献学的学术源流,同时发展我国古代目录学。

4、总之,《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不仅是现存最古的两部图书目录,也是使我国目录学逐渐走向成熟的两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在《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上古、中古的典籍聚散分合、学术发展变化,还可以看到我国目录学从六分法到四分法的发展过程。

5、一千四百四十年前,公元555年1月10日(梁元帝承圣三年十一月甲寅)晚上,在梁朝的首都江陵城(今湖北荆沙市江陵区)内发生了一场中国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被西魏大军围困在内城的梁元帝令舍人高善宝将宫中收藏的十四万卷图书全部焚毁。这些图书的价值,从它们的来历就能完全了解。

《隋书·经籍志》中录有印度医方有哪些?

1、隋唐时期也是中外金丹术交流隋书经籍志的高峰时期。据《隋书·经籍志》卷三十四所录印度医方有:《龙树菩萨药方》四卷隋书经籍志,《西域诸仙所说药方》二十三卷隋书经籍志,《西域婆罗门仙人方》三卷,《西域名医所集要方》四卷,《婆罗门诸仙药方》二十卷,《婆罗门药方》五卷,《龙树菩萨养性方》一卷。

2、据《隋书·经籍志》卷三十四所录印度医方有:《龙树菩萨药方》四卷,《西域诸仙所说药方》二十三卷,《西域婆罗门仙人方》三卷,《西域名医所集要方》四卷,《婆罗门诸仙药方》二十卷,《婆罗门药方》五卷,《龙树菩萨养性方》一卷。由于这些方书的翻译,印度金丹术的某些知识也同时介绍到我国。

3、《隋书·经籍志》(《隋书》,唐魏征等著,纪传体隋代史,85卷。其中《经籍志》创立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成为旧目录书籍分类的标准)中记载有一些医书的名字,比如《龙树菩萨药方》、《龙村菩萨和香法》、《龙树菩萨养性方》、《婆罗门诸仙药方》、《婆罗门药方》等等。

4、《隋书·经籍志》中著录的印度医书译本就有12种。印度医僧在中国传扬佛法时,也将印度医术带进中国。现存的晋唐间医书中,还可以见到印度医学四大学说的内容,以及耆婆等印度医家的医方、按摩术、养生术等内容。印度医学对汉族医学影响最大的是眼科。

5、《隋书》经籍志载有《婆罗门诸仙药方》二十卷,《婆罗门药方》五卷,便是最好的佐证。由此推断,先后来到中国的婆罗门教士决非一人二人。 在《隋书·经籍志》 中,有一些冠以“婆罗门”名义的典籍,这里姑且称之为婆罗门典籍。

比较下《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

《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的区别主要是图书分类法从“六分法”演变为“四分法”。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它是东汉班固所撰《汉书》中的一篇,著录了西汉时国家所收藏的各类图书,是我们了解上古到西汉末年这一时期学术文化发展变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班固《汉书》首着《艺文志》,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其后《新唐书》、《宋史》、《明史》、《清史稿》亦相继编纂《艺文志》。经籍志是中国古史书中记载的图书目录。如《隋书》的经籍志。

《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之后,我国第二部留 存下来的综合性图书目录。《隋书·经籍志》则“取资于《七录》,师资于《七略》”(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并继承晋人李充《四部书目》的四分法,用经、史、子、集四部划分类目,“六经”则理所当然被收录到经部。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

班固《汉书》首着《艺文志》,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其后《新唐书》、《宋史》、《明史》、《清史稿》亦相继编纂《艺文志》。《隋书》、《旧唐书》改称《经籍志》,性质则相同。其类例自《隋志》后大都改为经、史、子、集四部。

评论

精彩评论
2024-08-29 00:48:51

《龙树菩萨药方》四卷隋书经籍志,《西域诸仙所说药方》二十三卷隋书经籍志,《西域婆罗门仙人方》三卷,《西域名医所集要方》四卷,《婆罗门诸仙药方》二十卷,《婆罗门药方》五卷,《龙树菩萨养

2024-08-28 20:14:38

》的区别主要是图书分类法从“六分法”演变为“四分法”。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它是东汉班固所撰《汉书》中的一篇,著录了西汉时国家所收藏的